普法责任制落实 |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广大妇女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引导妇女儿童及其家庭学法知法守法,江阴市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分众问需,开展普法宣传
江阴市妇联以“我助妇儿康·妇儿权益维护与安全守护课堂”公益普法项目为载体,联动“护航幸福”巾帼维权联盟,聘请12名律师作为公益讲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宣传宣讲,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点对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在乡村社区,针对妇女群众普遍关注的土地收益、财产继承、电信诈骗等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妇女群众巧妙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增强广大妇女办事依法、维权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校,通过观看动画小视频、问题抢答等方式,为学生讲解校园性侵、校园霸凌、网络素养提升等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和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企业,围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讲解女职工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涉及的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婚育假期及待遇等问题,帮助女职工深入了解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创新活动载体,营造浓厚氛围
江阴市妇联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20个部门开展“平安江阴 法润万家”广场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现场咨询互动、向“三新”领域妇女代表赠送普法大礼包等方式,着重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和禁毒、反邪教、防艾等热点知识,与妇女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普法。联合市律师行业协会,在公众号推出“维权她说”普法栏目,以案说法、析法释理,进一步宣传指导妇女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用何种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徐霞客镇妇联开展沉浸式家事模拟法庭活动,聚焦家庭分工、家庭暴力、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争议话题,邀请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者生动还原庭审情景,为农村妇女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程。长泾镇妇联结合“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和“民法典宣传月”契机,开展“和美少年”法治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舞蹈、情景剧、民法典知识竞赛、法治游园会、法治文化作品展示等形式多样、趣味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法治的熏陶,增强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意识。周庄镇妇联启动“乐群同周 法润万家”妇女儿童维权项目,通过建立巾帼维权联盟、开展普法专题讲座、现场法律咨询答疑等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乡村,用司法的温暖营造全社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澄江街道妇联开展入户反诈宣传、民法典解读等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听到专业的法律知识课,进一步扩大辖区内居民对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知晓率,学会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强化政策保障,凝聚多方合力
江阴市妇联积极探索“引领+”“服务+”“联动+”等工作模式,将法律服务和维权知识送到妇女儿童身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广大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加强儿童权益法治保障、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法治教育等工作纳入《江阴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措施、能落地。联动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教育局等部门召开罪错未成年人干预和家庭教育指导座谈会,围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各部门常态联络机制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联合出台《江阴市涉未案件家庭教育分级指导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落细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共同责任,为共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供有力抓手。
优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江阴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依托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优化提升“澄心护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组织“护航幸福”巾帼维权联盟成员等公益女律师轮流值班,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畅通妇女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指导妇女依法提出法律援助申请,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咨询。云亭街道全新打造“晓艳姐”家事调解工作室,由妇联执委、公益律师担任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专业律师、社工、心理咨询师,调解辖区内婚姻、赡养、家暴等家事纠纷20余起,实现家事调解、普法宣传、心理辅导、多元化关爱等事项“一站式”维权服务。青阳镇芦塘村妇联与毓秀社区妇联联合创建“与法同行 法润民生”法治楼道,聘请一批楼道法治宣传员,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时送到每家每户,确保法治文化渗透千家万户,让“小楼道”也能维护“大和谐”,受到小区居民热烈响应。周庄镇妇联成立全市首家妇女儿童维权法治驿站,配有接待、调解、心理疏导等功能区,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帮扶困难妇儿为主要宗旨,打造“一体化”维权服务机制,为妇女儿童提供纠纷化解、心理疏导、普法教育、困难帮扶等服务。(江阴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