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信息 > 普法快讯
法治护航,奏响善治之音:江阴市司法助力乡村治理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随着社会发展,法治乡村建设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江阴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开展多项法治行动,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完善、农村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明显增强,让农村更加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目前,江阴全市243个行政村中,建成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912月以乡村治理“十大工程”为核心的《江阴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获中组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批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江阴样本。

引导基层组织接轨法治建设

前段时间,璜土镇璜土村开展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起因是家门口河流污染严重,影响了村民日常使用,为了做好家门口的民生工程,村两委干部邀请了村法律顾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民代表都加入这场讨论,法律顾问全程参会并提出法律意见。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建设污水泵站排污方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村每年投入200余万,以“不让一滴生活污水进入家河”为目标全面完成全村86条家河的整治和污分流工作。如今,河水已经可以满足村民洗衣洗菜的日常需求了,璜土村党总支书记钱俊贤说。

现在村民的主体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乡村建设不是以往依法治村的简单延续,而是将乡村基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一切活动及村民的所有行为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江阴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出台了法治建设高质量和满意度测评标准,纳入年终党建考核,落实四级党建网格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管理机制,引导激励基层党员全面参与法治乡村建设。

周庄镇山泉村推行“五风”工程,把建强战斗堡垒作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以树立好党风把准基层治理方向;以弘扬好作风锻造基层治理主力军;以培育好村风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以发扬好民风拓宽基层治理主渠道;以传承好家风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末端,做到“党员干部一面旗,为民办事全天候”。

为了使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更加凸显,江阴在全市范围实施“1+10+N”党员联户工程,1名党员联户组长,联系10户党员群众,通过“每户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每周开展一次群众接待、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活动、每季征集一次意见建议”党员联户“四个一”活动,加强基层治理。此工程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管控“微权利” 村务公开透明

在徐霞客镇的小桥头村三务公开栏里一张小小的表格吸引记者驻足。这是一张2019年度小桥头爱心基金会年度收支情况表。小桥头村爱心基金面向村里党员、企业家和村民募集,用于村助残敬老、扶弱助困等公益活动,收支明细全部通过公开栏、村民微信群及时公示。

小桥头村所在的行政村璜塘村大到村级工程项目书,小到就餐发票,党务、村务、财务全部公开,让村民监督村委花出去的每分钱,做的每一件事,真正实现“小微权力”阳光化。

璜塘村驻村法律顾问针对集体资产事项开展专门的法律风险梳理,帮助起草、审核重大合同,参与项目谈判,规范村级经济行为。

今年以来,璜塘村法律顾问累计开展风险排查近50次,累计提供法律意见300条。近年来,通过法律途径为村追回集体资产85万余元。

无独有偶,山泉村自2018年开始,从村务和财务“一栏公示”到党务、村务、财务公示“一栏三屏”,对各村“三务”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全过程公开,使村民一目了然,村干部在干什么,干到哪个阶段,干出了什么成效,村民一清二楚,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让多年以来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以及行政执法部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相互推诿等问题得以根除。

江阴编制出了基层17大项67小项“微权”清单,通过村(社)三务公开栏、手机屏、触摸屏、电视屏“一栏三屏”,对依法依规应当公开的事项、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项、村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进行公开,做到党务村务见规程、工程项目见流程、产权交易见过程、财务兑付见凭证,实现民主监督由“事后”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目前,已对全市90%的《村规民约》《村民公约》《自治章程》进行法制审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村民议事制、民主理财制、民主监督制,保障农民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法治护航 筑牢防护网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江阴“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法治护航在乡村治理中的兜底作用,将涉农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设立社情民意立法收集点,对涉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生态补偿、农村宅基地审批等涉农文件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2018年来审查涉农文件21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向17个镇(街)延伸,严格落实目录网上备案管理制度;推进“一所五站点”建设,将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审查等职能赋予司法所,指导完善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将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向农村延伸。

“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标准管规范、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体系管运行”,江阴在全省率先建成的综合执法制度体系,由镇街统一行使14个部门下放的766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权限,有效破解基层行政执法治理难题。

20183月赋权,综合执法平台共受理各类事件50万余件,实际处置49.9万余件,处置率为99.97%,形成镇街综合执法“江阴标准”,获评江苏省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和省政府法制创新奖。

山泉村的法律顾问,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法治副主任”。凡村重大事项决策都请法治副主任把关。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免费发放法律服务卡,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

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队伍对法治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全市实现243个村(社)法律顾问、律师公益服务全覆盖。创新推出“小郎中”法律夜门诊,研发“小霞客”智能机器人平台,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全天候、全时空查询、咨询法律信息、法律问题。搭建“百律千企”服务平台,走访问农村中小民营企业507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280次,强化村级企业风险防控,助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

乡民是法治建设最关键的主角。乡民不仅是乡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磅礴力量。江阴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文化优势来助推乡村振兴,全市17个镇(街道)共建有79个法治文化阵地,有效推动法治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融入民众生活,浓厚法治环境,培育尚法信仰,引导乡民积极参与乡村自治发展,江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芳介绍。

在江阴的法治乡村建设道路上,政府做引导,乡民当主角,动员社会组织一起参与,把村庄建设得既秀美宜居,又德法文韵,进一步夯实了法治乡村建设基础。